AR人工智能9号社区

惊奇!浙江这座千年寺院里,有一棵两亿多年没腐烂的古树!


安福寺,坐落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天圣山脚下。

安福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(公元 808年),据传,曾有三十七位高僧住持道场,弘扬佛法,以种种法门应病与药,化人无数。

天下福地,必有镇地之宝。

安福寺里有很多镇寺之宝,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那棵两亿年的树化玉。


安福寺的树化玉为巨形优质树化玉原石,长18.5米,直径1.89米,重约20吨,至今大约有两亿年。

出土于新疆,据说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长最完整的树化玉。


文成安福寺重建之时,温州一批有心的商人把这棵树化玉捐献给寺院收藏,与众生结缘。

现在,它横卧在安福寺正殿之后,石栏四周保护。


粗一看以为是一棵横卧的古树,只有树干,没有树叶。实则树化玉已是一种树木形状的硅化石,有些地方呈玉石状态,晶莹剔透,有些地方呈树皮状。



安福寺特意为这棵树化玉写了《安福寺树化玉赞》刻在石碑上,描述称“今六丈树化玉,天生雄浑厚实,细微处藏千姿百态;观之琉璃光泽,夺人眼目;抚之温润爽怡,沁人心脾。


根据树化玉捐赠纪念碑文的记述,专家团给出估价4500万。

具体值多少钱其实已没有必要纠结,反正人们花费真金白银,历经千山万水周转来到这里,供奉与安福寺。

这样个头的树化玉在中国确实屈指可数,说木头是木头,但此木头真的非彼木头,它来自遥远的新疆原始森林,不知道前生经历了什么,没有人知道,也无从考证,一棵参天大树就这样被埋在地下,经过了亿万年最终形成了树化玉。


大地造物无奇不有,经过上亿年的地下埋藏,地质作用风化而成的木化石,是地球地理活动的见证者。

人们对树化玉的研究,从沧海桑田玉质树型的特征,到山崩地裂海枯石烂的地壳运动,它本身就见证了世界和生命的漫长演变过程。


玉里含有金属,金本身克木,这一对前世今生的冤家,居然可以互相包容与结合,从而创造出树化玉这个天地精灵,实在有点匪夷所思,这本身已经印证佛家即深且浅的禅意,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


伴随着市场对树化玉的传播,人们给它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,说集天地之灵气,聚日月之精华,象征居家平安顺利,说形成与闭塞残酷环境,化腐朽为神奇,象征着排除困苦越过坎坷,说成于漫长岁月日积月累,象征着收财聚财,说不卑不亢不攀不附,象征着清廉自律洁身自好,说历史悠久百毒不侵,象征着健康长寿,说淡泊名利坚固平实,象征着友谊长存君子风骨,反正人世间一切好的都与他有关。


经过加工处理之后,树化玉会变得晶莹剔透,色彩斑斓如玉石一般。
而安福寺的僧人们认为,道法天成不必人为干预,所以这根树化玉未做任何加工和处理,一直保留最原始的形态。


安福寺的树化玉长达18米,据说当初考虑运输问题,人们将它切成九段,运回后再拼成完整的木头,现在它的身上还有切割的痕迹。


在佛教九意为九九归一,也是很吉祥的一个数字,如今开光后,陈列于大雄宝殿后面,供大家参观与想象。


安福寺在历史上曾几度兴衰,根据《青田县志》、《文成县志》、安福寺碑记等资料记载:

宋庆历八年,心空和尚与叶氏施主辟址重建;宋咸淳间(1247-1265年)又予重建。元代屡遭兵灾,殿宇朽坏,墙垣坍塌。

明崇祯九年(1636年),僧人惟秀重修。清康熙二年(1663年),明真和尚重修;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德信和尚继予以重修;同治三年(1864年)又予以重修。

1957年被改成下放劳动干部宿舍,1963年改为国营苗圃。

世上无净土,佛门多磨难。安福寺本为佛门圣地,曲径通幽,水清石明,与世无争,是禅修养生之所。明清时期,高士名流亦喜聚于此,吟咏题赋广为传颂。


但兴衰无常,至上世纪末安福寺仅剩半厅四方木殿、几块残旧石碑等遗迹,寺里没有僧人,梵音不复,古迹空存。


2003年12月1日,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安福寺在旧址复建。

2014年10月21日,上午10时整,安福寺开光大典,来自海内外的六十余位高僧大德,为寺庙内的佛像主法开光。


开光当日,从早上开始,天空都下着濛濛细雨,直到主持致辞时,却瞬间太阳破云而出,还现出了彩虹。


有人说是佛光普照、龙天护法显圣,也有人说这只是巧合、偶然,但现场确有其事。

寺里圣像开光的时刻,宝殿上空挂起了彩虹

寺院建好之后,请来一个出生于文成的著名法师,叫达照法师,这个法师是佛 教学院的博士,他对这个寺院提了几个要求: 

第一,不可以收门票,因为无论贫穷富有,众生平等。


第二,不可以烧高香,每一个来上香的人,都免费发放三柱清香。


第三,不可以做为景区去大肆宣传,可以接待善男信女的游客,但只开放一小部分,做一个纯纯净净的寺。 



所以,当人们到了安福寺之后,第一个感觉就是,这个寺院的气质和其它的寺院不同,没有那么熏烟缭绕的浓郁香火味,而是一个清清静静的,像一个书院一样的净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