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欢乐!
中
秋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玩月节、拜月节、女儿节或团圆节,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,时在农历八月十五;因其恰值三秋之半,故名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。
在古代,交通并没有现在这般便利,对于很多人来说中秋团圆也是奢侈的,他们只能“望月思人”,所以出现了那么多的中秋思乡的诗词,寄托了他们的思想之情,想要与家人团圆的迫切心情。
中秋节的起源
关于中秋节的起源,说法较多。中秋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,《礼记·月令》上说:“仲秋之月养衰老,行糜粥饮食。”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,盛行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。2006年5月20日,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。
中秋节的习俗
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拜月、吃月饼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习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为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成为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中秋节与端午节、春节、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
赏月·拜月
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,之后每逢中秋,便摆出果品,赏月畅谈,把酒问月,庆贺美好的生活。此外,我国很多地方还有祭月、拜月的习俗,《礼记》中就记载有“秋暮夕月”,即祭拜月神,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。
吃月饼
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,沿传下来,便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。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,俗话说: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。月饼一词,源于南宋吴自牧的《梦梁录》,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。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,寓意家人团圆,寄托思念。
观潮
除赏月外,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。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,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《七发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,汉以后,中秋观潮之风更盛。苏轼写的《八月十五日看潮》中提到:“定知玉兔十分圆,已作霜风九月寒。寄语重门休上钥,夜潮留向月中看。”
燃灯
赏桂花·饮桂花酒
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、赏桂花,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,以糕点、糖果最为多见。中秋之夜,仰望着月中丹桂,闻着阵阵桂香,喝一杯桂花蜜酒,欢庆合家甜甜蜜蜜,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。到了现代,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。
玩兔儿爷
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“太阴君”,民间则不同,百姓们称它为“玉兔儿爷”。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,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,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,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,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。
中秋节有这么多民间习俗?
有没有一瞬间,
让你觉得中秋节一定要回家?
小时候,
中秋节是圆的
圆圆的月亮
圆圆的月饼
圆圆的笑脸
总是勾起那遥远的嘱咐与思绪,
曾记得月光的清辉翻过院墙洒在地面上,
一地流银。婆娑的树枝在秋风中摇曳,
苍穹中繁星点点像千万盏孔明灯,
又像一眨一眨暗送秋波的明眸,熠熠生辉
这个中秋
记得早点回家别让父母等太久
中秋佳节,每个家庭都有属于每个家庭的温馨,长长久久的陪伴,就像中秋节的传承,在人们心中日复一日深刻着的记忆和意义。
中秋节将至,在此这祝大家中秋节快乐,阖家团圆!